来自夏梦医师
今日冬至,也是北半球全年黑夜最漫长的一日。
“气始于冬至”、“冬至一阳生”,古人认为,从冬至开始,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,由静转动,阳气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的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相传历史上周朝还曾把冬至定为新年。
冬至三候
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”。
一候蚯蚓结
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,此时阳气虽已生长,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。
二候麋角解
麋与鹿同科,却阴阳不同,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,为阴,而冬至一阳生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
三候水泉动
阳气初生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冬至习俗
民间有冬至吃水饺的习俗。据说这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
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,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,看见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,心里非常难过,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,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,捞出来剁碎,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,再放下锅里煮熟,做成一种叫"驱寒矫耳汤"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。服食后,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来,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,便形成吃饺子这种习俗。
冬至养生
从冬至起,即进入了数九,又称冬九九,数九的习俗很多,尤以九九歌最为出名。
《九九歌》
一九二九,不出手;
三九四九,冰上走;
五九六九,沿河看柳;
七九河开,八九雁来;
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数九寒天,要多着衣、避寒邪,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。常听到“养树需护根,养人需护脚”、“睡前泡个脚,胜似吃补药”等说法。
热水泡脚时,不断用手按压脚心的涌泉穴,脚上经脉一通,能促进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,加快下肢血液循坏,消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,既能促进睡眠又能祛病强身。宫寒痛经的朋友可以尝试红花艾叶煮水泡脚,每日20分钟,可温经散寒通络暖胞宫。但需要注意,儿童不宜常用热水泡脚,因为过热的水泡脚会使儿童的足底韧带受热变形、松弛,而影响发育。
平时常常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软,虚咳、寒咳、久咳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,冬至一开始,就可以开始贴三九贴了。
另外,起居上要注意早睡晚起,勿过度操劳;避免急躁发怒,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,饮食方面,以温热为主,可适当进食羊肉、牛肉、大枣、桂圆、芝麻、韭菜,少食,同时搭配莲子、百合、银耳等具有一定养阴功效的食物;在精神调养方面,要尽量保持良好心态,凡事想开,保持精神畅达、愉快~
最后给大家推荐几个适合冬至时节食用的小食谱:
羊肉萝卜饺子
食材:羊肉、猪肉、萝卜、葱末、姜末、盐。
方法:
1.羊肉搅成泥,萝卜插丝剁馅,加上葱末、姜末、盐即成馅。
2.包在擀好的皮里下锅煮熟即可。
养生功效:营养价值全面,对所有虚寒病症均大有裨益。
山药鱼片
食材:鱼肉片、山药、青萝卜。
制作方法:
1.山药压成细末,鱼肉片放入碗中加适量淀粉、精盐,打入1-2个鸡蛋,拌匀后腌20分钟,投入热油中炸熟。
2.加入山药末、炸熟的鱼片、青萝卜丝、精盐,用小火炖20分钟,加胡椒粉即可。
养生功效:补中益气
滋补羊肉汤
食材:羊肉、党参、红枣、枸杞。
制作方法:
1.羊肉块先热水煮去血水,捞出洗净。
2.加水、放羊肉块、生姜片、党参段、红枣、枸杞、盐、白糖、胡椒粉、料酒,蒸2小时即可。
养生功效:健脾补气。大补元气,可补脾益肺、宁神益智、生津止渴。
香菇栗子鸡
制作原料: 鸡肉、水发香菇、木耳、腐竹、去壳板栗。
制作方法:
1.锅内放油烧至7成热时下姜、八角、花椒、蒜瓣爆香。
2.将鸡肉翻炒上色,加入香菇、木耳、腐竹、月桂叶、蚝油翻炒。
3.加入适量的水,盖上锅盖,改中火焖煮15分钟,汤汁基本收干即可起锅。
养生功效:补气血、提高免疫力。
冬至快乐~
本文转自夏梦老师个人微信公众号
夏梦医师(xiamengyishi)
夏梦医师
夏梦,出身中医世家,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、北京弘医堂中医诊所副主任医师,“中医妇科第一人”魏雅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,中医伤寒派泰斗裴永清老师的第七弟子,被授予“国家级中医青年领军人物”荣誉。
希望每个女人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自己的身体,一生健康美丽,一世无窘。
夏梦老师相关推荐:冬病夏治没赶上?冬病冬治别错过